三十而行(二)斜阳废苑朱门闭
8月19日 星期日 12.8 miles
由于肌肉酸痛,一晚上睡得很不踏实。尤其半夜气温很低,我们虽然有以前露营的经验合衣而睡,仍然觉得冷。庞庞更是一迭声的后悔不应该脱掉袜子。
拿出滤水器,气炉,气罐,小钢精锅,就着一条小溪,我们做了一顿热早饭,先是辛拉面,然后面汤煮脱水的米饭粒和牛肉粒。后者虽然焖了不少时间,还是比较有嚼头,实话说就是比较硬。我不太喜欢,庞庞却夸不错。等饭熟的时间,自然少不了拿出导游书来计划行程。昨天大山给了我们一个下马威,我意识到自己对行程的预计过于乐观了。看来明天晚上是走不到临行前和Var说好来接我们的地方了。现在的当务之急是定好新的碰头地点并通知他。拿出手机来一看,没有信号。连受打击,我的心情沉入低谷。
早上八点半,重新踏上征途,所幸一路坡缓,不很吃力。并且没过多久,在一个开阔地带发现手机信号,找到了组织。听说同学们昨晚吃喝之余,还猜测我们是否已经大败而归,觉得颇为辛酸。说好了新的接头点,我们匀速前行。
说到这里,不得不专门讲讲hiking poles。它状如滑雪用的杆子,但长度可以调节,以适应路的坡度。我给它起了个名字叫“狼狈杆”。古人传说,狼前脚长,狈后脚长。我们用了这个杆子,上坡时杆短,其状如狈;下坡时杆长,又变作狼,而每当坡度变化,便需要停下来调节长度,再加上四脚着地,身体佝偻,行貌也十分狼狈。但别看我嘲笑它,其实它很有用,可以帮助缓冲对膝盖的冲击。我们出发的时候还不了解其重要性,只带了一副,这时只能一人用一根,其实也许这样不好,我后来一直右腿膝盖隐隐作痛,不知道是不是这时候埋下的隐患。
走着走着,身体似乎适应了背包的重量,肌肉也活动开了,有一大段走得比较轻松。重新滤了一次水之后,庞庞开始感到我的步调太慢,他提议我们分开行动,他带着厨具先走到前面两三迈外的一个shelter去做(下)午饭,我到了就可以吃现成的。我同意了,目送他的背影渐渐远去。
自己走在林间小道上,本来应该心旷神怡,但是我却无法完全放松。首先对路还没有信心,担心标记不清走上岔路。日头高照,不辨南北,我甚至疑心自己会不会不小心走反了方向。想到这里,觉得自己有点神经质了,于是命令自己不要再想。其次我也不知道会不会遇见什么野生动物,据说Vermont有几千头熊,难保我不遇上一只,于是风声鹤唳,山里的每一点动静都让我仓皇张望。
我以前hike的时候就发明了数步子一法,用来打发无聊的时间,同时计算走过的路程。根据我的经验,一英里等于2500步左右,随地形变化,大概总在2000到3000之间,3000是很保守的了。可是谁知道这走到下一个shelter之前的一英里,却全是较陡的木石堆砌的阶梯,忍耐着数到3000,居然还没看到庞庞以及午饭的影子。这时阳光猛烈,我口渴,出汗,心浮气燥,尝到了心理底线崩溃的痛苦。索性不数了,果然再走走也便到了,把包卸下,大剌剌坐在这接近山顶,坐北朝南的Goddard Shelter里,视野开阔,脚下的树林郁郁葱葱。天气好,景色美,多么希望这就是今天的住处,而残酷的现实是,还有四迈多要走。
吃完收拾好,再走一小点就到了Glastenbury山顶。这里有一个小塔,以前用来观察火情的。书上说它有360度视角,我们就乖乖地上去,转360度,但见每个方向都是山势起伏,树林莽莽,不愧是Green Mountains。于是颔首表示满意,下来继续前进。
后面一路下山,途中乏善可陈,只是在最后一段,坡势转陡,天色也昏暗了,心里又有些焦虑起来。这次的宿营地在山谷中,是少见的两个离得很近。一个在路上,一个要从岔路进去一小点。我们为了省事就选择了路上的这个。走近细看才发现小木屋年久失修,有点倾斜。维护人员用木条拦住了开口的那面,看来是不能住人了。这下我们的帐篷可以派上用场了。
小小的campground大概够搭两三个帐篷,但却空无一人。我们趁着天还没全黑,打了水一边做饭一边把帐篷搭了起来。这期间听见远处的另一个宿营地传来人声,心中稍觉安慰。我数着,昨天一天下来遇见16个人,今天只有11个,从闹市到山野,还真有点不习惯。我们的帐篷边长了几棵小树,但触目惊心的是树皮上有几处划痕,在我看来很象熊爪留下的印记。虽然理智告诉我这多半是小孩子的恶作剧,但暮色浓重,空气凛冽,我们简短而克制的对话声音更显出地方的空旷,我们用顶灯照明互相帮助刷了牙,躲进帐篷睡了。
由于肌肉酸痛,一晚上睡得很不踏实。尤其半夜气温很低,我们虽然有以前露营的经验合衣而睡,仍然觉得冷。庞庞更是一迭声的后悔不应该脱掉袜子。
拿出滤水器,气炉,气罐,小钢精锅,就着一条小溪,我们做了一顿热早饭,先是辛拉面,然后面汤煮脱水的米饭粒和牛肉粒。后者虽然焖了不少时间,还是比较有嚼头,实话说就是比较硬。我不太喜欢,庞庞却夸不错。等饭熟的时间,自然少不了拿出导游书来计划行程。昨天大山给了我们一个下马威,我意识到自己对行程的预计过于乐观了。看来明天晚上是走不到临行前和Var说好来接我们的地方了。现在的当务之急是定好新的碰头地点并通知他。拿出手机来一看,没有信号。连受打击,我的心情沉入低谷。
早上八点半,重新踏上征途,所幸一路坡缓,不很吃力。并且没过多久,在一个开阔地带发现手机信号,找到了组织。听说同学们昨晚吃喝之余,还猜测我们是否已经大败而归,觉得颇为辛酸。说好了新的接头点,我们匀速前行。
说到这里,不得不专门讲讲hiking poles。它状如滑雪用的杆子,但长度可以调节,以适应路的坡度。我给它起了个名字叫“狼狈杆”。古人传说,狼前脚长,狈后脚长。我们用了这个杆子,上坡时杆短,其状如狈;下坡时杆长,又变作狼,而每当坡度变化,便需要停下来调节长度,再加上四脚着地,身体佝偻,行貌也十分狼狈。但别看我嘲笑它,其实它很有用,可以帮助缓冲对膝盖的冲击。我们出发的时候还不了解其重要性,只带了一副,这时只能一人用一根,其实也许这样不好,我后来一直右腿膝盖隐隐作痛,不知道是不是这时候埋下的隐患。
走着走着,身体似乎适应了背包的重量,肌肉也活动开了,有一大段走得比较轻松。重新滤了一次水之后,庞庞开始感到我的步调太慢,他提议我们分开行动,他带着厨具先走到前面两三迈外的一个shelter去做(下)午饭,我到了就可以吃现成的。我同意了,目送他的背影渐渐远去。
自己走在林间小道上,本来应该心旷神怡,但是我却无法完全放松。首先对路还没有信心,担心标记不清走上岔路。日头高照,不辨南北,我甚至疑心自己会不会不小心走反了方向。想到这里,觉得自己有点神经质了,于是命令自己不要再想。其次我也不知道会不会遇见什么野生动物,据说Vermont有几千头熊,难保我不遇上一只,于是风声鹤唳,山里的每一点动静都让我仓皇张望。
我以前hike的时候就发明了数步子一法,用来打发无聊的时间,同时计算走过的路程。根据我的经验,一英里等于2500步左右,随地形变化,大概总在2000到3000之间,3000是很保守的了。可是谁知道这走到下一个shelter之前的一英里,却全是较陡的木石堆砌的阶梯,忍耐着数到3000,居然还没看到庞庞以及午饭的影子。这时阳光猛烈,我口渴,出汗,心浮气燥,尝到了心理底线崩溃的痛苦。索性不数了,果然再走走也便到了,把包卸下,大剌剌坐在这接近山顶,坐北朝南的Goddard Shelter里,视野开阔,脚下的树林郁郁葱葱。天气好,景色美,多么希望这就是今天的住处,而残酷的现实是,还有四迈多要走。
吃完收拾好,再走一小点就到了Glastenbury山顶。这里有一个小塔,以前用来观察火情的。书上说它有360度视角,我们就乖乖地上去,转360度,但见每个方向都是山势起伏,树林莽莽,不愧是Green Mountains。于是颔首表示满意,下来继续前进。
后面一路下山,途中乏善可陈,只是在最后一段,坡势转陡,天色也昏暗了,心里又有些焦虑起来。这次的宿营地在山谷中,是少见的两个离得很近。一个在路上,一个要从岔路进去一小点。我们为了省事就选择了路上的这个。走近细看才发现小木屋年久失修,有点倾斜。维护人员用木条拦住了开口的那面,看来是不能住人了。这下我们的帐篷可以派上用场了。
小小的campground大概够搭两三个帐篷,但却空无一人。我们趁着天还没全黑,打了水一边做饭一边把帐篷搭了起来。这期间听见远处的另一个宿营地传来人声,心中稍觉安慰。我数着,昨天一天下来遇见16个人,今天只有11个,从闹市到山野,还真有点不习惯。我们的帐篷边长了几棵小树,但触目惊心的是树皮上有几处划痕,在我看来很象熊爪留下的印记。虽然理智告诉我这多半是小孩子的恶作剧,但暮色浓重,空气凛冽,我们简短而克制的对话声音更显出地方的空旷,我们用顶灯照明互相帮助刷了牙,躲进帐篷睡了。
0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
<< Home